天才一秒记住【长江书屋】地址:https://www.cjshuwu.com
到三国时期,华佗发明和掌握了麻醉术,手术治疗的范围也有所扩大,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也有了提高。
据史书记载,华佗的手术麻醉效果好,技术精巧,而且很讲究手术清洁,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记载华佗会在缝合伤口后,‘傅以神膏’,这种‘神膏’很可能是一种良好的消毒药膏。
像腹腔肿瘤摘除术这样的手术,放在今天,仍算是比较大的手术,华佗手术的缝合刀口四五天即愈,这与现代在无菌操作下的手术刀口愈合期基本一致。
华佗的这种全身麻醉手术,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,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,具有重要历史意义。
华佗被后世尊为‘外科鼻祖’。
而酒本身就是一种常用的麻醉剂,即使到了现代,外科医生还有应用酒进行麻醉的。
可以说华佗创造性地应用酒作为临床麻醉剂,为世界外科医药发展做出了贡献,也为我们中国争了光。
《世界药学史》的著者西欧鲁氏说:‘阿拉伯医家使用一种吸入的麻醉剂、恐从中国人学来,被称为中国希波克拉底的华佗,很精于此种技术。
’”
社畜网友:不过酒的害处也很大啊。
天天喝酒应酬,酒精肝都喝出来了。
秦荆荆点头赞同。
“确实。
不过中医认为酒是百药之长,是中医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。
酒在中医临床应用十分广泛,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《千金方》《本草纲目》中均有关于酒的明确记载。
从酒的作用来看,具有温中散寒、活血通络、行气止痛、改变药性、减毒等十分广泛的作用。
酒类中,御寒效果最好的是黄酒。
黄酒又称老酒、加饭酒和绍兴酒,《本草拾遗》认为,黄酒可‘通血脉,厚肠胃,润皮肤,散湿气’。
《饮膳正要》则说它能‘散水,和血,行气,助肾兴阳,发汗’。
黄酒还可作外敷药物的辅助成分,增强药效。
黄酒相对平和,不似啤酒之湿,也不如白酒之热,应用得当,有运脾健脾的功效。
将黄酒隔水烫热至70摄氏度左右再喝,有害物质就会随温度升高而挥发掉,而且酒中的酯类芬香物质也会随温度升高而挥发,使酒味更加芳香浓郁。
因此黄酒最好趁热喝。
在冬季饮服黄酒,可以活血祛寒、通经活络,能有效抵御寒冷,预防感冒,尤其黄酒中加点姜片煮后饮用,既可活血祛寒,又可以开胃健脾。
但酒毕竟属于湿热之品,因此不可久服大量服用,更不可嗜酒如命。
积食内热、湿热体质的人不可服用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就是想给酒正个名。
酒本身和其他药物一样,运用得当并没有危害,反而可以治病救人。
但如今的酒桌文化,却已经变了味,本来都是无冤无仇的人,交朋友也好、做生意也好,非得互相把对方喝得不舒服、影响身体健康才行,令人费解。”
评论区一下子涌现了许多潜水的社畜,大家平时深受酒桌文化迫害,纷纷忍不住出来冒泡。
这一期直播,就在大家对酒桌文化的鞭挞中痛快地结束了。
***
中医药大学八十周年校庆,仁心堂在旗下的五星级酒店举办了一场酒会,一是为重要合作伙伴庆祝校庆,二是宴请劳苦功高的名医们,好好地轻松一晚,共襄盛宴。
可能是看在她最近给仁心堂拉了些许流量的份儿上,秦荆荆也在受邀参加酒会之列。
找学术传承师父的事情已经无望,她原本不想去这种场合凑热闹,可想到也许能亲眼见到传说中的周杞大老板,她找出了自己唯一一件算得上礼服的白色泡泡袖连衣裙,化了个淡妆,像模像样地来到了酒会现场。
来了就有些后悔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